关灯
护眼
字体:

147、147(番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赵珩登基满两年, 中秋也近了。

    曾经随处可见乞丐的汴京城,变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店铺也新增了许多。

    还没到中秋,灯笼店里的花灯就被预定一空。

    苏绾请匠人打造的铜制火锅, 也终于做好。为了做这个火锅,匠人琢磨了一个多月,做坏了七八个才总算做出来。

    鸳鸯锅也做了不少, 等铺子装修完成就可以开业。

    心心念念的火锅店, 拖了整整一年多才总算进入收尾工作。

    忙到中秋前一日傍晚, 苏绾带上新做出来的糕点,拿着令牌和秋霜换上太监的衣服,悄悄入宫。

    秋收在即,赵珩已经连续在宫里住了两个晚上, 她实在想见他。

    “陛下看到娘娘, 必定会很开心。”秋霜拎着食盒, 捂着嘴傻乐,“上一回入宫, 陛下就可开心了。”

    “他是开心终于不用批奏折。”苏绾自己也忍不住笑, “走快些,南诏的使臣这两日要来, 他这会肯定还在御书房。”

    秋霜点了下头, 低低笑出声。

    到了御书房外,苏绾抬手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当值的宫人不要出声, 回头拿走秋霜手中的食盒推门进去。

    “孙来福你来得正好,传崔尚书来见朕。”赵珩头都没抬一下,俊逸不凡的脸庞挂满了寒霜,剑眉深深拧紧。

    苏绾唇角弯了弯,继续往里进。

    还真是被是政务给绊住了,怪不得家都回不了。

    “朕的话是没听到吗!”赵珩不悦抬头。

    小太监眉眼弯弯,唇角挂着几分俏皮的笑意,分明是他的夫人。

    他怔了下,面上的寒霜霎时散尽,回过神立即丢掉手中的笔,扬起唇角起身迎她,“夫人。”

    她这是想他了?

    “给你带了糕点。”苏绾被他抱住,禁不住笑了下含糊打趣,“哪个不开眼的又惹你生气了。”

    北梁这两年的民生和经济都向好,各地的官员经过一轮大换血,消停了很多。

    能让他这么生气,大晚上召见崔尚书,估计这人犯的事不小。

    “平崇知府不知听了谁的意见,要修改定好的官道路线,理由是官道恰好经过一处桃园,扰了百姓赏花。”赵珩说起来还有气,“那官道可是工部测量过的,从平崇到靖安缩短了一日时间,出的简直是混账主意。”

    苏绾被他生气的样子逗笑,坐到软塌上,打开食盒拿了块糕点递给他,“抄他全家如何?”

    赵珩拿走糕点咬了口,眼皮撩了下,不吱声。

    “抄家不解恨那就灭九族。”苏绾拎起茶壶给他倒茶,故意不往下说。

    “不至于,朕就是生气他混账。作为地方要员,他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当地的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去在意几个书生能否赏花。”赵珩心气顺了些,朝书桌点点下巴,“你自己看。”

    “平崇知府对百姓挺负责,估计是新请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师爷。”苏绾随口一说,起身将书桌上的奏折拿过来翻开。

    赵珩不置可否,只把糕点塞入口中,大口大口吃起来。

    苏绾瞟他一眼,忍不住笑了下,专注看奏折。

    平崇到靖安再到安宣府的官道,是她重新规划,并且由工部派人测量核定确定开修的。

    按照陆常林的计划,工部修好了这些官道,下一步就开挖运河,让北境的粮食和牛羊在运送方面更便捷。

    除去没有修好的部分官道,已经完工的几段基本上都比原来的短。

    去年五月份的时候,平崇知府拿到图纸便立即召集百姓开工,分工也极为仔细,他还亲自跟着百姓一起抢修。

    明明是个实干家,忽然而然的,为了一片桃林上奏,怎么看都像是被人给蛊惑了,要么就是有人代笔写的奏折。

    她隐约记得平崇的上一任知府是窦世忠,他调任南康后,接任的这位跟他也是同榜进士。

    这两人和张奉如的相同点都差不多,都想着为百姓干实事,按理说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才子佳人看不了桃花不会死人,官道绕远出入平崇,若东蜀大军杀入境内,会真的死人。

    苏绾仔细看了一遍奏折,见赵珩已经在吃第二块糕点,眨了眨眼倾身过去亲他,“你不在睡不着,所以进宫。”

    他不回去,她好像很不习惯,两个晚上没睡着。

    “今晚回去。”赵珩挪到她身边,放了糕点,伸手将她抱过来整个圈在怀里,低头贴着她的耳朵轻笑,“陛下可是想要臣侍寝?”

    苏绾脸颊微微有些发烫,“想被打入冷宫?”

    “不想。”赵珩贴脸过去,动作很轻地蹭了蹭她的脸颊,拥着她继续吃糕点。

    她才舍不得把他打入冷宫。

    才两日不回去她就找来,没成婚那会,她可是两个多月不见他也没问题。

    苏绾歪头枕上他的胸口,又看了一遍奏折,忍不住说,“这知府既然奏请官道改道,那就让他亲自去修官道。以我去年年中所见,这知府并非浮夸之人,这奏折像是有人代笔。”

    还是个自诩为了百姓请命,实际上愚不可及的读书人。

    说不定,还真是知府新请的师爷。

    “谁写的奏折让谁去修官道。”赵珩的火气散去,起身去把剩下的奏折拿过来,放到软塌上的矮桌上,枕着苏绾的腿舒服躺下。

    “又偷懒?”苏绾伸手捏他的脸,哭笑不得,“就不该入宫见你。”

    “臣要养精蓄锐。”赵珩闭上眼,闻着她身上的香味,彻底放松下来,“听你这么一分析,我倒是想起个人来。”

    这个人是顾孟平。

    去年春闱,他进了殿试,而自己给出的考题是乞丐。

    顾孟平当场语塞,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崔尚书与谢丞相都极为失望。

    如此水准自然进不了一甲,连二甲都不是。

    状元、榜眼、探花,分别被外地入京赶考的考生夺得。

    这三人如今已经到地方就职,表现尚可。

    唯独这顾孟平,他未有给安排任何官职。

    “想起谁?”苏绾低头看他,“可是我也认识的人?”

    赵珩“嗯”了声,口中溢出一声嗤笑,“顾孟平。只会读圣贤书做文章,却看不到汴京为何多了那么多乞丐,看不到修建新的官道,为何要穿过桃林。”

    一年前他以百姓身份出宫,与等在苏宅门外的几个小乞丐说话,顾孟平看他的眼神和看乞丐差不多 。

    嫌弃得很。

    不知他如今可还嫌弃。

    “是他啊,这不奇怪了。”苏绾失笑,“看来毒打得还不够,让他去修官道也好,怎么说也是进士,等他长了记性就会知道该如何为官。”

    顾孟平在原著中就是个很骄傲的人。

    然而原著中没有他提前认识赵珩的剧情,也没有让他有机会嘲笑赵珩,以他的才学拿下状元并不是难事。

    他后来遭受社会毒打,任一方知县却弄得百姓怨声载道,还被人给陷害,差点被革职。

    挣扎了一年才醒悟过来。

    这回真该好好毒打他一番。

    “回头朕就批复,谁写的奏折谁去修官道,修不好别想当官。”赵珩抬手捏她的下巴,墨色的眸子里泛起浅笑,“南诏使臣过两日到汴京,还是长公主。”

    南诏储君折腾了一年多总算登上帝位,如今登基刚两月,便差长公主作为使臣,再次出使北梁。

    二皇兄到了南诏便没了讯息,安插在南诏皇宫的探子,也未有发现他的踪迹。

    大皇兄倒是每月给他来信,有时在安宣府,有时在北鹿。偶尔他也去靖安和平崇等地,每到一处,他便来信告知当地的百姓情况。

    每一封信里,都有当地的一样东西,有时是一枚树叶,有时是一朵花。

    他像是要补足被困轮椅虚度掉的二十年光阴一般,出了汴京,脚步便不曾停歇。

    “南诏皇帝性子阴晴不定,便是合作也要长个心眼,散兵侵扰边境之事他是不想管,还是不打算管,我们得心里有数。”苏绾说完,想到穆瑶顿时皱起眉头,“那狗皇帝又派穆瑶过来,不会是打你后宫的主意吧?”

    穆瑶第一次出使北梁,整个汴京都在传她是来和亲的,这才刚过一年又来。谁也不知道南诏那个狗皇帝,心里打什么主意。

    “狗皇帝?”赵珩好笑看她,“夫人私下时也这般说朕?”

    从认识她到成婚,整整过了两年半,他还是第一次听她骂人。

    不会是醋了吧?

    赵珩干脆不躺着了,坐起来注视着她,唇角上扬。

    她也会醋,是因为成婚了的缘故,还是自己在她心中的地位终于提升了一点?

    “不会这么说你。南诏的皇帝本来就很狗啊,散兵这事闹了一年多,傻子都看得出来是他故意为之。”苏绾拿了朱笔批奏折,“使臣一行多少人?”

    “送来的国书上说,使臣一行十二人,除去穆瑶长公主还有十三公主一起。”赵珩眯起眼,故意逗她,“这十三公主今年正好满十二岁,估计是来看热闹的。”

    “什么看热闹,八年后你还俗她正好二十,先预定你后宫的位置,完全可行。”苏绾批好了奏折,嗓音里透出一丝自己都没觉察的凉意,“南诏的狗皇帝果然不安好心。”

    这么小的孩子,他怎么好意思派过来?

    “夫人放心,除了夫人朕一概不要。”赵珩唇角扬起浅浅的弧度,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漱口,顺势将她揽过来,低头吻她。

    真醋了。

    许久,赵珩移开唇手臂圈着她的身子,嗓音发哑,“奏折不批了,先回家。”

    “还是批了吧,明天中秋放假先处理完了放松过节。”苏绾歪头蹭他,伸出手跟他十指紧握,“丢在那最后也是要批的。”

    堆得越多,节后处理越烦躁。

    “那辛苦夫人一下,我歇歇。”赵珩偏头亲她。

    苏绾瑶瑶头,开始帮他批阅奏折。

    明天中秋,她今晚要请他吃火锅,准备好了才进宫的。

    为了这顿火锅,她让秦小宝帮她找来刀工最好的师傅,负责切牛肉。

    在现世时,她有次参与的项目,恰好在著名的什么都吃的省份,尝过一次当地的牛肉火锅后便念念不忘。

    在项目地待了一年半,她逮着机会就去吃,把牛身上各个部位的肉都吃了一遍。

    还吃到了最好味的牛杂。

    头两年她就想着要开火锅店,后来各种忙,这件事就一直拖着。

    钱东家也是个实在人,给她预留了一处非常适合开火锅店的宅子。那宅子离太平坊不远,带着四个很大的别院。

    原房主是个被革职的官员,这宅子便放了出来。

    她重新规划后,将前院的大门拆了建起三层木楼,做堂食的大厅。

    四个别院分成八个小院,开了三处门,随便从哪儿进都不怕人太多,撞到熟人或者上司。

    她还根据不同的分区,设计了不同的会员卡,店里的小二会根据不同材质的会员卡,将客人带去不同的院子。

    其中一扇门只有她能开,今后谈生意或者会友,可以去火锅店,边吃边谈。

    到了夏天再开发其他的菜式,主要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苏绾批阅了完部分奏折,低头一看,赵珩枕着她的腿睡过去,禁不住摇头。

    看他的黑眼圈就知道,这两天晚上他没好好睡。

    今年中秋,赵珩给朝臣放了三天假,孙来福估计是怕他出宫不回去,把所有的奏折都搬到御书房。

    苏绾摇摇头,伸手拿了另外一支笔过来,将各地官员上报的问题分类出来,仔细统计。

    关于荒地如何租给百姓的,有十三个县的知县奏请批复。

    奏请继续减免税赋的有个一府一州三县,都在南境。

    要求工部尽快派人实地划分水渠,防止百姓乱挖乱开的,一共有四县一州,都在北境。

    奏请一年后嵩山封禅的,有三十几份,都是长期在汴京的朝臣。

    苏绾统计完毕,又拿起奏请封禅的奏折,一份一份慢慢往下看。

    趁着东蜀和南诏内乱不止,北梁这一年休养生息,盐的储备已经够北梁用上三年。粮食储备足够应付三次大规模的旱灾。

    根据陆常林派下去的人的统计,北梁国中如今还有三分之一的百姓吃不饱,还不到歌颂的时候。

    这些朝臣,估计是吃太饱,消停没多久就又忍不住想作妖。

    苏绾把这些奏折整理好,放进写着该细查的筐里,继续批阅剩下的奏折。

    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奏折批阅完毕。她放下手中的朱笔和墨笔,叫醒赵珩。

    “夫人辛苦。”赵珩惺忪睁开眼,坐起来抱了抱她,下巴搁到她肩头上含糊出声,“晚上吃什么,我没让孙来福准备晚膳。”

    “到家就知道了。”苏绾反手捏他的耳朵,“有人又想给你塞女人了。”

    赵珩漫不经心地应了声,偏头看向用来装奏折的竹筐。

    去年她入宫陪过他一次,为了方便他清楚那些奏折要尽快处理,那些是废话连篇,那些心思不端,她带了几个竹筐跟着。

    批阅过的奏折都分类装到筐里。

    “塞女人?”赵珩拿起该细查那个筐里的奏折翻开,彻底精神过来。

    他已经有一年没杀人,这些人怕是脖子又痒了。

    三十多个人商量好了一起上奏,明年恰好丧期满,提前一年便是被反驳他们也能找出理由,说先筹备并无不妥。

    “回家,等收了假就安排人查他们。”赵珩丢开奏折,牵着苏绾的手起身,“我饿了。”

    收假后,谁敢跟他提后宫他就让谁住到后宫来。

    “我也饿。”苏绾嘀咕一句,收起食盒拎出去。

    走出御书房,外边彻底黑透了,明月高悬。

    孙来福估计是收到消息,拎着个食盒等在门外,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今夜不住宫里,帮朕好好守着。”赵珩拿走食盒,刚迈出脚步就被苏绾拉住。

    他狐疑偏头,那张百看不厌的殊丽面容浮起淡笑,将手里的食盒递给孙来福,“下边那层有几个月饼,整个汴京独一份的口味。”

    “老奴多谢皇后娘娘。”孙来福眼里闪着泪花,抖着手接过食盒,“陛下放心,老奴一定守好皇宫。”

    “去吧。”赵珩低低说了声,和苏绾一起走下台阶。

    孙来福这两年眼看着老了很多,尤其是他和苏绾成婚后。一开始他夜里出宫,孙来福总不敢睡,天天早上都要等着他入宫了才安心。

    这一年已好了许多,爱操心的毛病还没改。

    “老奴遵旨。”孙来福哽咽一声,拎着皇后给的食盒,站在御书房门口目送他们出去。

    皇后要是能住在宫里就更好了,将来有了小皇子他也能帮着照应。

    陛下不急,这事自己也不好说。

    眼看着赵珩他们走远,孙来福禁不住长长地叹息一声,拎着食盒慢慢往回走。

    不着急,陛下和皇后都年轻着,孩子总会有。

    苏绾和赵珩出了皇宫立即坐上赵宅的马车,匆忙返回太子府。

    厨房已经准备了各种牛肉,火锅的汤底也熬得浓稠,炭火烧得红红火火。

    苏绾去洗手净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