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7、审与判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九十七章

    从视频时间35分到45分, 每两分钟分配给一个受审判者, 没有快进也没有什么高超的镜头语言, 就只是直白地记录下这些人进入他们所参与的谋杀事件、担纲起“主角”身份接受死亡审判的全过程, 比如李二根死于他儿子之手,比如谢玉民在他的姑父和一名同乡急切期待的目光中死于二氧化碳泄漏的事故地点。

    冰冷的镜头, 更加冰冷的画面,宣泄的是一种来自于冥冥之中的大愤怒: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视频的最后, 再次出现在镜头内的主持人剑仙, 依然身处于那个如同恶鬼聚居处的南部山村, 平静的目光穿透镜头, 直击着镜头前每一位观众的心脏。

    “作了恶不被发现,就能永远逍遥法外吗?”安静微微摇头, 停顿了下,一字一句地、有力地道,“人在做, 天在看。你在做, 我在看。”

    “我是华夏物保部部员安静, 感谢各位观众收看今天的节目,再会。”

    视频干净利落地结束, 没有工作人员名单, 没有赞助商出场,也没有什么下期预告;但看完这个视频的人,几乎没有人能立即爽快地关掉视频窗口,不知多少人瞠目结舌地盯着黑下来的屏幕发愣。

    这个节目的首期视频是没有丝毫综艺性、娱乐性可言的, 简单直白的镜头也没有传达什么宗教神圣仪式感、神秘感,比业余人员拍摄的工作报告会还粗糙;然而……其中展示的内容却是如此地震撼、如此血淋淋、如此让人不寒而栗!

    董晓兰没有陈友孝的待遇、能从王林手上看到样片,但她是从网络视频网站平台上直接看推送的,比陈友孝还早几分钟看到成品。

    45分钟是不算短的时间,习惯了现代信息社会快节奏的人其实并不经常有耐心和闲心观看这种长度、又没有什么大明星名人出场的没有丝毫综艺娱乐性可言的单调节目;但在这个时间段,整个华夏国正在上网并接到长期浏览的视频网站推送的人,有意无意地将其点开后,便没有人中途离开。看完一遍后,有人震撼之余选择复看,有人疯狂在搜索引擎中寻找视频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以及这个所谓的物保部,更多的人则是情绪激动地将其在自己的亲友圈子里流传散播。

    连董晓兰自己,在看完后都很有找公安系统借调当年盲井系列案件的卷宗翻看一遍的冲动。这个案子在当时是很耸人听闻的,那时候董晓兰好奇气愤之下也关注过,她也知道当时限于调查取证困难及错综复杂的各地基层管理混乱问题警方没有办法将所有的涉案人员一网打尽,知道有人侥幸地逃脱了法律制裁……但知道是一回事,如此真实地、不加以任何掩饰地看到本质真相是一回事,不管是当时的主犯李国茂的父亲那强|奸道德的强盗逻辑也好、还是当时只是个少年的谢玉民对人性和社会公德的践踏无视也好,都太过于直白、太过于直击灵魂了,视频全片没有出现任何血腥镜头,董晓兰却觉得自己像是看了部限制未成年人观看的b级惊悚片一样,全身的汗毛都在发颤、都在冒出寒意!

    这种自心底油然而生的恐惧并非源自视频中的主持人剑仙安静表现出的非凡手段,而是来自对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不加修饰的、赤果果的恶,这些人丝毫不对这种将陌生人杀死用于欺诈骗钱的行为有丁点儿的罪恶感,反而自鸣得意、反而认为这是一种才能本事,一而再地、再而三地将类似的行为重复上演!

    坐在王林家三楼客厅里等消息的董晓兰,手捧着手机发了会儿愣,抓过放在旁边的可乐灌了一大口,喘了口大气,再度点开视频,这次,董晓兰开了弹幕。

    现在的视频网站基本都有弹幕功能,而在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以弹幕交流也很能保持观众的集中力、增加观众的代入感。没有出乎董晓兰的意料,视频开头剑仙安静露出正脸、在大众面前首度亮相是华夏网民喜闻乐见的,毕竟之前曝光过的超凡中剑仙最符合华夏民族的审美,大众对安静这个气质高冷的剑仙接受度和包容度是比较高的。

    视频开始前半部分,弹幕几乎是清一色的问号和感叹号、夹杂少许表达情绪的粗话,显然,时代发展到现在,整体民智开化、国民素质提升,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并不会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老爷、不把农民工的性命当命,对于当年这些不幸地落入死亡陷阱的民工大多数人是以同情和愤怒为主;到了中段,五名受审判者的无耻嘴脸激化了观众们的愤怒,表达情绪的素质三连以刷屏形式呈现,甚至有观众带头,以自家家乡地名开头、中间带上自己本人的实名,用xx省xx地某某人发誓要砍死你这种句式带动弹幕刷屏狂潮。

    “……如果是古时政客搞政斗,这个时候就该得意地说一句民心可用了吧。”董晓兰默默摇头,她能理解普通观众的愤怒,在看第一遍时她的情绪其实和这些观众差不多,这还是她对这个视频内容有一定预见性的情况下。

    这并不妨碍董晓兰冷静地看穿王林在这个视频的内容安排作出的操控观众情绪的手段——传媒业者喜欢在播报刑事案件时不理睬受害人的利益立场而反过来对着犯罪者灌输“偏爱”,这是因为以传媒业者懂得站在受害人的立场上报道是吸引不了眼球的,也没有利益可操作;那么为了提高吸睛度以及自身利益考虑,在犯罪者的立场上大作文章这种手段自然更有效,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而王林完全用不着这么干,他所拥有的超凡资源让他只要能得到官方支持就能获得比官方倾注大量警力所获取的情报更精准、更明确、更直观的信息,他只需要把这些以传统手段根本拿不到的东西大大方方地展现出来,就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而以目前的效果来看,这个魔王军教官无疑是成功的,这个视频的播放量上升与民间舆论的推动作用成正比例挂钩,本来就有着杀人偿命传统“风俗”的华夏人根本不可能接受所谓犯罪者的人权权力问题,他们只会痛恨对罪犯的处罚力度不够狠辣。

    视频的最后部分是弹幕情绪最高涨的时刻,各种死得好的呼声霸占了屏幕,还有组团刷“浩气长存”、“天道昭昭报应不爽”、“苍天绕过谁”等句式的,视频的最后,安静吐出那句“人在做,天在看。你在做,我在看。”的结束语时,屏幕再次被各种字体的鲜红色“我在看”、“我也在看”淹没。

    视频下的评论,回复中也透露着诸如此类的激昂情绪,激动下的网民似乎是将节目中出现的华夏物保处当成了古时的青天大老爷、钦差大臣一样,留下了“x省xx市我本人某某实名举报刘鑫,求调查”、“实名举报王乐”、“实名举报付健”、“实名举报苟局长”等等评论。

    “人心可用”这句很不政治正确的定语在这个时候非常适用,董晓兰毫不怀疑在舆论“倒逼”下,这个《审判》系列的节目视频如果被喊停,会招致多大的舆论反弹。从个人情绪上来说,董晓兰是认同这种颇有些“快意恩仇”、“任侠”风格的行为的,魔王军这个犹如当代华夏政体中肉中刺存在的组织能把精力用在这个方面对大的局势来说不无裨益;但作为一名体制内在编的中层公务员,董晓兰对如此沸腾的、狂躁的民意却多少有些心惊……及反感。

    这并不是董晓兰有官僚主义的毛病,而是她作为一名国家安全特工,非常知道过度沸腾的民意往往是某种混乱的开局,当年的气功热如是,邪教某功如是,股疯如是,反日游|行如是。

    “……这一点上面应该是能考虑到的吧。”竭力冷静下来理智地推算有可能的变动,董晓兰这会儿真是有些庆幸这个事情没落到她这个距离魔王军、物保部最近的负责人头上,她并不是喜欢冒险的人,她比较青睐的还是求稳,“肯定能想到的,中央那些人精个个都像没毛的猴,他们该是认为利大于弊,才放手让物保部去搞事……我还是不要杞人忧天了。”

    把自己摘出来以局外人的立场去看待这个播放量肉眼可见地节节上升的《审判》视频,董晓兰不得不承认,就算是她也很想冲王林这个幕后策划者比个大拇指,并隐约期待起下集的内容。

    安静也在看视频下的反应,同一时间登录各大视频站点热点推送的《审判》视频在播出一小时后便收到了热烈的反馈,这其中虽然不乏有些自诩上等人的圣母党高高在上地说什么手段太过不人道等不痛不痒的话语,但很快就会被网民愤怒的骂声盖过。大部分的华夏人“三观”还是很正的,杀人偿命这种天经地义的事情根植在华夏人的传统思维里,国家人权组织孜孜不倦地洗脑经营了这么多年“废死”在华夏国内依然没有市场,原因就出在这里。

    “你又火了。”吴莉莉抱着胳膊凑过来,调侃地撞了下安静的肩膀。

    安静缩了缩手,看看吴莉莉那身黑发黑裙的造型:“你真打算以这个仿统帅阁下的形象去拍下集?”

    “当然,这个妆容跟统帅阁下也有八分像吧。”吴莉莉得意地拨了下头上的假发。

    安静点头又摇头:“脸都快成画布了。”

    吴莉莉怒目而视。

    “好了,《审判》的蓝v申上了,你们记一下账号密码,谁有空谁就登录上去发布信息和管理评论。”披着军大衣的毂袁从厢型车里钻出来,朝站在大路正中的两人挥下手,“安静你现在有空吗,我抽的牌子没了,帮我去附近镇上买条烟。”

    安静自无不可,揣起手机放出飞剑,在在场的当地警员与摄制组工作人员的默默注视中升空飞走。

    “车子你怎么把安静使唤得跟跑腿的一样啊。”吴莉莉道。

    “要不怎么办,大雪封路,难道让别人开车出去买啊。”毂袁打了个喷嚏,瑟缩着朝车里面缩,“我要关车门了啊,你进不进来?”

    “你怎么这么不扛冻,还是g省人呢。”吴莉莉嘀咕着朝厢型车走。

    “那不一样,往年冬天我从来不出空调房。”毂袁理直气壮,末了又朝两名当地警局派来的警员喊道,“两个大哥也到车上来吧,不用站外面了,下面的山道全给大雪把路封了,交警都上不来,也不用操心这个方向封锁的问题了。”

    俩警察是昨天摄制组进南山村的时候当地派出所临时派过来全程监督的,出门穿的虽然厚但警车上确实没有充足的保暖装置,又不可能进村过夜,已经跟毂袁几个在这俩厢型车上挤过一晚了,倒也没客气,老老实实跟了过来。

    南山村不算大村,全村上下六十多户人家,位置也比较偏远,离最近的乡镇都有四十多公里的距离,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