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章 玉璧之秘(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神圣殿。

    这个祭坛是个高近10米,边长20多米的方形平台。主体材料为黄金,在外表上用来构成图案的材料,则是白玉、宝石、白金及银等贵重材料。这种风格也就是所谓的“金镶玉”。

    虽然祭坛本身就已经很有震撼力了,但最有震撼力的,还是上面的图案。在祭坛正面的图案中,位于中央位置的,自然是龙神“因”的形象。这个神祗的形象,头生双角,身躯修长,呈蜿蜒盘旋状。粗看起来与中国人最熟悉的“五爪金龙”相似,但却在前肢后面多出一双翅膀。

    这种形象的神祗其实在中国也是有的,故老相传:“水虺百五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没错,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龙中至极——“应龙”。“应龙”虽然是中国龙中的极致,但在唐代以后,却逐渐被“五爪金龙”(也就是“角龙”)取代,所以它的知名度,反而不如比它低级的“角龙”。

    这个龙神“因”的形象,竟然与中国传说中的“应龙”几乎完全一样,甚至就连名字的读音都差不多。那么它们之间又什么联系呢?别急,还有更震撼的。

    在龙神“因”的周围,围绕着九只造型古朴的器具,它们或呈方形,或呈圆型,但两边都有耳。下有或有四足,或有三足。对于这种形状的器具,恐怕没有中国人不熟悉的,这就是“鼎”!从三代到秦汉,延续两千多年来,最常见也是最神秘的礼器——鼎。这里的图案是九只鼎,“九鼎”在中国象征着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而位于龙神两边的图案,则更是震撼。这些图案是由圆型的黑水晶和白玉构成,这些宝石每一颗都有脸盘大,宝石之间则是由白金构成的线条连接,它们依照某种规律排列了成两个图形。两幅图案粗看差不多,都是由点和线连接成的数字组成的,它们的偶数都是用黑水晶制作,奇数则是白玉构成。

    左边的图案由10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别是由1~10颗宝石,以及相连的白金线条所构成的,排列的方式是:1和6在北方,3和8在东方,2和7在南方,4和9在西方、5和10在中间。右边的图案则是9个部分组成,也是由1~9颗宝石及白金线条构成。排列的方式则是: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

    没错,这两幅图就是“河图”和“洛书”!众所周知,“河图”和“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但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个神殿里面的很多物品都太不可思议了,要是有中国人来到这里,肯定会以为到了国内的某处古迹,如果不是它大得太离谱的话。祭坛上三幅图案虽然震撼,但比起祭坛后的神像,这还不是最让人吃惊的。

    这个圣殿里的神像一共有10座,最小的都有40米高,最大的则接近80米高。其中位于正中高台上,最大的那一座,当然是龙神“因”的神像,也就是一头巨大的应龙雕像。而在应龙的左右,则依次排列着九尊较小的神像。

    而在九尊神像里面,就有两尊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排在右边第一位的,就是刚才提到的“五爪金龙”,也就是被称为“炎黄神龙”的神像!

    当然,如果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种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