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22章:回忆屈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故事,那它就是鬼故事,君不见一本《红楼梦》养活了多少所谓的红学家。

    回忆出桃花源记全文之后,文章逐渐展开,开始逐字逐句地解释、研究,力求让普通读者能够看懂这些暗地里的伏笔和解释,也渲染出已经入山洞里面的三叔一行人危险境地。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此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打鱼人走到一座山前,发现山上有个洞口,而洞里面好像隐约有光线存在。

    仔细想想,普通山洞里为什么会有光存在?

    所有可能指向一种结果:洞里有火苗。而再看现场的山洞位置,明显也是处于半山腰,一般很难有人或动物能去得了,如果山洞里面没有人,火光又是从哪来?

    唯一靠谱的解释:山洞里有能够自燃的物质:白磷。

    在有空气流通的时候,白磷会发生自燃,所以会出现仿佛若有光的记载,山洞里出现白磷,那只可能是此处埋下了大量骸骨才会产生。

    所以说,此乃藏尸洞,或者是殉葬坑也有可能。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此处字面意思描述了打鱼人进入洞口之后的情景:一开始很狭窄,然后逐渐宽敞。

    像这种道路结构,其实很符合坟墓构造,所以山洞后面的桃花源应该是一处墓园,打鱼人从山洞进去之后,正常情况下,是应该看到很多坟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此处描写大意就是说:周围的土地非常平整,房屋规划整整齐齐。

    古代农村或者乡下地区,房屋修建会有可能整整齐齐吗?就算是一家人也做不到这样,正常的村落民居应该是各自朝向不同,房屋样式不一。

    既然古代真实情况并非如此,那为什么文中要做这样描述?

    其实在古代,唯一能够做到规划整齐的住宅群只有一种:家族墓地,而墓地又被称之为阴宅。

    家族墓葬普遍都会由家族长辈管理,但凡有人去世则统一规划下葬,所以家族墓葬群能做到规划有秩,既然都是一家人,当然也确实该整整齐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字面意思: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仔细想想,桑树、竹林,再加上外面的桃花正开,这三种植物生长周期完全不同,却为什么可以同时存在,所以这其中必有蹊跷。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原意: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此处“阡陌”二字看似应该指的是田间小路,但如果将其分开,“阡”则可以指通往坟墓的道路,也就是墓园中连接不同坟墓之间的小路,或者解释为大型地宫的墓道。

    除此之外,其实“陌”这个词在后来,它也被用于代指祭祀时候烧的纸钱。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此处是本文所有暗示中最明显的地方,大意是说男女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那它为何会和外人相同,毕竟这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和外面断绝联系,衣物服饰怎么可能会相同?

    真要想给个解释,其实也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这里面的男女都是死人,所穿衣服是还活着的后人每年烧给他们,而活人烧给祖先的物产向来都会和当时社会环境主流有很大相同之处,所以这里男女的衣物才会和外面世界没有区别。

    第二种解释:

    “外人”一词,其实不一定代指桃花源外面的人,更有可能是指北方游牧民族。古有内外之辨,源自那句著名的“内诸夏而外夷狄”,因此“外人”亦可指边疆游牧民族。

    文中此处描写是对桃花源人的外貌特征进行第一次描述,也是打鱼人感受到的第一印象,最应该体现出桃花源人的与众不同之处。而如果这里的衣着和外人完全相同,显然是不可能让打鱼人记忆深刻,因而在衣着方面,肯定也有什么不同之处才对。

    孔子《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意思就是说:若没有管仲震慑北方,我们都要披着头发,身穿游牧民族衣服。

    很显然,游牧民族服装特征就是:“左衽”

    秦朝时期,游牧民族被秦军追的到处跑,而更靠近南方的两湖(荆楚)地区绝对不可能有人学游牧民族的穿衣风格,那这些有秦人背景的桃花源人为什么会穿“左衽”?

    思来想去,唯一合理的解释:古人死后穿衣入殓时会这样做。

    理由出自《礼记·丧大记》所记载“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