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五章 轮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轮台,没想到是会在这里看到。

    从地图上面看,这个轮台城南面天山,北临乌鲁木齐,西有乌鲁木齐河河源,是一块风水宝地。绕着轮台城走了一圈,护城河的痕迹依旧是清晰可见,也许在以前这里还有吊桥,有完整的防御设施,是一个固若金汤的城市堡垒。

    广袤的戈壁上,那苍凉而壮阔的古城遗址,静静地屹立在那里,仿佛在向后人们述说着曾经的故事。当你踏上沙漠走向那曾经巍峨的城池,如今的断壁残垣的时候,眼前仿佛看到千军铁马金戈的征战,耳畔仿佛听到万马奔腾的嘶鸣朝代更迭,时光变迁,淹没在历史尘烟中的轮台赫然伫立在人眼前。

    “轮台。”灼华自言自语道,“我记得好像有个唐代的诗人在轮台里面住过,好像是----”灼华一时是想不起来,

    “岑参,是个边塞诗人。”灵如提醒道。

    “对。”这确实是岑参生活了三年的轮台吗,轮台是丝绸古道上的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塞,如今却是残破不堪,让人不禁生出一些怀古思幽的情感。

    但是轮台古城的大多数时间是在风雨飘摇中度过的。因为破破烂烂,当地人给乌拉泊古城起了另外一个名字破城子。

    不过轮台古城仍然能强烈地感染我们,白雪覆盖的的残垣断壁,很能触动思乡的情怀。站在乌拉泊轮台古城面前,你能深深被那种穿越历史的沧桑感所征服。

    不加丝毫的雕饰、甚至破败的古城,却能让你感觉到历史的真实,或许只有那留恋于边塞的过客,才能体会到光阴易逝,而归期,又是遥遥无期的伤逝之感。

    听陈师傅讲,这座轮台城自唐朝开始在城中屯田,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在耕种,古城里面没有任何保护设施,那时大多数人没有文物的概念,大家就在村边的破土城里打井、挖渠、开垦耕地,许多城墙就是在那个时候被挖倒的。

    原来十多米高的城墙现在只有四米高了,而且经常有人在古城内随意挖掘,在破土城里打井、挖渠、开垦耕地,许多城墙就是在那个时候被挖倒的。

    里面的仅有的一些文物几乎无存。后来有村民在古城内打井时压死了人,认为触动了神灵,才停止了破坏,其实在此之前的一千五百多年时间内,古城是一直没人敢去耕种和建房的,当地人一直把他当作是一座活着的死城,后偷偷摸摸的文物盗掘者扛着十字镐在古城内也刨挖过,他们将乌拉泊古城当成了发财致富的目标,连附近干活的村民也拿着钢钎凿城,直到后来的有关部门的阻止才没有继续。

    “我记得初中的时候,我们语文课本上就是有他的唐诗,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然后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灵如一看灼华接不上去,就是回答道,灼华只能更好尴尬的笑了笑。

    陈师傅开车直接来到了古城边的铁丝网外,想下车拍照,但是一想到一下车会被其他人员看到,说不定会被误会,绕着轮台城走了一圈,发现铁丝网在一个隐蔽处有一缺口,几个人偷偷地从缺破口处进入古城,里面是无人区,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很安全,几个人钻过缺破口进入了古城,轮台古城的四角建有角搂,除西墙外均有马面,但只有南墙马面保存较完好。令人惋惜的是,古城内部的建筑目前已基本荡然无存。

    曾经这个边塞诗人在这个地方住了数年,可以说轮台成就了岑参,岑参使轮台增色,吟诵着这些经典名句,恍如隔世,仿佛回到了远古的轮台。同一片蓝天,同一片土地,几经岁月的风霜,轮台衰败的如此苍凉。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